《岩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  岩土工程

英文名称: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课 程 号:  0102045

授课对象: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学 时 数:  48

学 分 数:  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试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

后续课程:  相关专业课

开课教研室: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教研室

执 笔 人:  鲍硕超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岩土工程》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学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所要处理的载体即为岩土体的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岩土工程涉及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它的任务是全面阐述岩土工程中所需解决的问题,勘察以及设计的方法,以及各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知识要求

熟悉岩土工程的学科归属,了解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认识到岩土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地位、特点及重要性,岩土工程现状及发展方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等。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习题等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方法,掌握岩土工程领域涉及的基本问题与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实际岩土体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

(1)绪论

岩土工程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应用的领域,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的重点。

(2)岩体和土体的工程性质及评价

工程土体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工程岩体参数的确定及质量评价,岩土地应力测试,土的工程分类,工程岩体的分类。

(3)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基本程序以及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级,勘察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任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成果报告的形成。

(4)岩土体地基工程及深基坑工程

一般土地基、特殊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确定以及特点,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岩石地基承载力确定以及加固处理方法。深基坑坑壁土压力特点,深基坑支护类型,排水方法。

(5)岩土边坡工程及滑坡治理

锚杆的设计原理及施工要点,抗滑桩的类型及设计要点,重力式挡土墙的类型,支护结构的类型以及岩石边坡的勘探、稳定性分析以及加固方法。滑坡的勘探,滑坡的类型及稳定性分析,滑坡的整治措施以及滑坡的监测。

(6)地下硐室

硐室的类型与位置选择,影响硐室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围岩压力的分类及计算,地下硐室支护措施,地下硐室岩爆及其特征。

(7)岩土工程爆破及岩土工程防护技术

爆破作用原理,岩土爆破工程的分类,爆破工程设计及施工。岩石边坡的防护,土质边坡植草防护,喷射混凝土防护

(8)原位测试技术

荷载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标准灌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旁压试验的测试方法,适用对象以及结果分析。

(9)岩土工程抗震

抗震设计原则及建筑物抗震措施,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震分析评价,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及地震小区划,地震液化。

2.教学要求:

(1)理解岩土工程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

(2)掌握岩体与土体的工程性质;

(3)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方法,勘察的分级以及阶段,勘察报告的编写内容。

(4)了解地基工程及深基坑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及处理支护方法。

(5)掌握岩土体边坡工程的类型、设计方法以及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

(6)了解地下硐室的分类、支护设计方法;

(7)了解岩土工程爆破的设计施工方法;

(8)了解岩土工程防护技术方法分类;

(9)掌握原位测试技术的测试方法,适用条件以及结果分析方法;

(10)掌握岩土工程抗震设计原则,理解场地抗震评价方法及地震液化的概念。

3.时间分配和进度

(1)绪论                                   2学时

(2)岩体和土体的工程性质及评价             4学时

(3)岩土工程勘察                           10学时

(4)岩土体地基工程及深基坑工程             6学时

(5)岩土边坡工程及滑坡治理                 6学时

(6)地下硐室                               4学时

(7)岩土工程爆破及岩土工程防护技术         6学时

(8)原位测试技术                           6学时

(9)岩土工程抗震                           4学时

4.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1)岩体与土体的基本工程性质;

(2)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

(3)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与取样;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5)边坡工程的类型、设计方法以及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

(6)地下硐室的分类及支护方法,岩土工程爆破工程施工方法;

(7)原位测试技术的测试方法,适用条件以及结果分析方法;

(8)岩土工程抗震设计原则,理解场地抗震评价方法及地震液化的概念.

5.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系统化地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工作当中所处理的各类工程问题以及处理方法,使学生对所面对的工程问题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及认知。本门课程的授课重点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并介绍其他岩土体工程的处理措施,与《基础工程》《深基坑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等课程紧密结合,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6.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岩体力学》汤康民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岩土工程勘察》项伟、唐辉明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岩土工程勘察》王奎华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四、大纲说明

1.习题

本门课程的作业主要为课后及教师每节课给出的思考题,根据授课内容,每章均有思考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更好的理解。

2.实验

3.考核

考试为期末笔试形式,考试内容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型,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或想象空间。

(1)考题设计

考试题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概念型题、叙述型题、案例型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成绩评定

成绩为百分制。考试内容覆盖全部授课内容。课程重点内容约占全部考试内容的80~90%。

期末成绩评定参考平时作业,未完成作业者,不许参加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占期末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期末成绩的80%。

4.其他

利用演示、幻灯、投影仪、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形象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