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情况
中文名称: 实验力学
英文名称: Experimental Mechanics
课 程 号: 0220049
授课对象: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生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学 时 数: 56(含16学时实验)
学 分 数: 3.5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查
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后续课程: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开课教研室:力学教研室
执 笔 人: 段文峰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任务:注重工程力学专业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为本学科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位:工程力学专业的专业课课程之一。
2.知识要求
本课程主要包括电测法和光测法两大部分,需要应用前面基础课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3.能力要求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对实验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初步具备利用实验力学的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
(1)绪论
实验力学的概念、特点、任务及学习的基本方法;电测法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及使用范围。
(2)电阻应变片
应变片的构造、工作原理、分类,贴片及防护,应变片工作特性。
(3)测量电路
电桥特性和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
(4)电阻应变仪
电阻应变仪的作用、种类、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
(5)记录器概述
记录器作用、种类。
(6)静态应变测量
不同应变状态应变测量及应力分析,静态测量步骤及测量误差。
(7)动态应变测量
动态应变测量基本概念及随机应变分析方法和测量步骤。
(8)旋转构件应变测量
旋转构件测量装置及测量电路。
(9)光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
光测法基本原理、光场形式、等差线和等倾线特点、绘制及主应力方向识别。
(10)平面光弹性法
平面光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及材料条纹植的确定。
(11)三维光弹性的冻结切片法
三维冻结切片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三维模型任意点测量及表面应力测量基本方法.
(12)梁的弯曲实验
相似理论基本原理,对结构进行相似分析。
2.教学要求
(1)了解实验力学的概念、特点、任务及学习的基本方法;掌握电测法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及使用范围。
(2)了解应变片的构造、工作原理、分类,掌握贴片及防护,了解应变片工作特性。
(3)掌握电桥特性和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
(4)理解电阻应变仪的作用、种类、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
(5)了解记录器作用、种类。
(6)掌握不同应变状态应变测量及应力分析,了解静态测量步骤及测量误差。
(7)了解动态应变测量基本概念及随机应变分析方法和测量步骤。
(8)了解悬转构件测量装置及测量电路。
(9)掌握光测法基本原理、光场形式、等差线和等倾线特点、绘制及主应力方向识别。
(10)掌握平面光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及材料条纹植确定。
(11)了解三维冻结切片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了解三维模型任意点测量及表面应力测量基本方法。
(12)理解相似理论基本原理,学会对结构进行相似分析。
3.时间分配和进度
理论课部分(总计40学时):
(1)绪论 2学时
(2)电阻应变片 2学时
(3)测量电路 4学时
(4)电阻应变仪 4学时
(5)记录器概述 2学时
(6)静态应变测量 4学时
(7)动态应变测量 4学时
(8)旋转构件应变测量 2学时
(9)光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 4学时
(10)平面光弹性法 4学时
(11)三维光弹性的冻结切片法 4学时
(12)相似理论 4学时
实验部分(总计16学时):
(1)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 2学时
(2)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测定 2学时
(3)电阻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的测定 2学时
(4)应变测量电路的接法 2学时
(5)静态应变的多点应变测量 2学时
(6)动态应变测量 2学时
(7)光弹性实验方法观察实验 2学时
(8)梁的弯曲实验 2学时
4.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重点:电桥特性和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不同应变状态应变测量及应力分析,了解静态测量步骤及测量误差路;光测法基本原理、光场形式、等差线和等倾线特点、绘制及主应力方向识别;平面光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及材料条纹植确定;相似理论基本原理,结构相似分析。
难点:动态应变测量基本概念及随机应变分析方法;三维冻结切片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三维模型任意点测量及表面应力测量基本方法;相似理论基本原理,结构相似分析。
5.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为本课专业基础课。
6.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实验应力分析》张如一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应变片电测技术》吉林工业大学农机系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
《实验应力分析实验指导》张如一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
《实验应力分析》番少川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四、大纲说明
1.习题
完成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典型习题,根据课程内容每部分完成1-2题。
2.实验
完成8个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3.考核
本课程考核形式为考查,考试形式任课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自行决定。
成绩评定:平时10%;实验40%;理论考核50%。
4.其他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教师应将专业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