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应知应会(二)

时间:2025-10-13    浏览量 :

一、专业简介

专业成立于1956年,开创了省内本专业学历教育先河;1978年恢复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1993年更名为建筑工程专业;1999年升级为土木工程专业,设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两个专业方向;2016年专业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三个专业方向;2022年专业增设建筑工业化专业方向。

专业2006年首次通过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全国排名第37位;2011年通过复评;2017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17年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吉林省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吉林省创新技术学院等建设项目。

本专业内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和结构工程课程群教学团队曾两度荣获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此外,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还荣获吉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荣誉。

二、培养方案

自2017年起,培养方案的修订历程如下:

2018年,为契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微调培养目标及增设特色专业选修课,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该方案适用于2018级学生。

2019年,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基础上对毕业要求及其观测点进行优化,调整了课程和教学活动支撑诸项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形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8版执行版)”,该方案适用于2019级、2020级学生。

2021年,依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适用指南(2020版,试行)》的要求,优化了毕业要求及其观测点,构建了“毕业要求与课程支撑关系矩阵(2021版)”,适用于2021级学生。

2022年,遵照学校培养方案修订的整体部署,本专业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2版)”的修订工作。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为,新增了建筑工业化专业方向,符合建筑工业化发展要求。该方案适用于2022级至2025级学生。

2023年,专业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将“智能化”、“数字化”、“可持续发展”等先进理念融入其中,该方案适用于2023级至2025级的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班级。

2025年,依据学校所制定培养方案的要求,本专业正着手制定2026版培养方案,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对接。

三、培养目标(2022版)

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及“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经过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一定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投资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成为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骨干,尤其在严寒与寒冷地区优势明显。

培养目标1: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2: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3:具有系统的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四、毕业要求及其观测点(2022版)

1工程知识: 掌握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1.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将工程问题用专业、标准、规范的语言表述;

1.2 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建立合适的数学或力学模型并求解;

1.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及数学或力学模型推演、分析工程问题;

1.4 能够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并针对方案进行比较与综合;

2 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并综合分析其关键环节;

2.2 能够基于专业相关科学原理、数学模型或力学模型,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2.3 能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寻求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替代方案;

2.4 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工程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合理性;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工程项目结构设计/开发和施工的方法与技术,并能够了解项目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对特定工程进行结构构件、节点、连接、局部体系与施工方案设计;

3.3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方案设计、结构体系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并在设计中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3.4 在设计环节中,能综合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通过调查分析和文献研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依据工程科学原理,能够确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针对项目特征,能正确选用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对构件、节点、连接、新材料等性能进行测试,安全地开展实验,并能科学的采集并整理实验数据;

4.4 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处理,综合对比分析与解释,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工程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在应用过程中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选择、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设计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5.3 能够针对特定项目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的现代工程工具与信息技术工具,对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现代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依据土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理解社会、文化等方面对工程项目实践活动(设计、施工、运行)的影响;

6.2 能够分析与评价专业工程实施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认识和理解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能够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析专业工程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

7.2 能评价工程项目实施对人类、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损害,并预测其造成的隐患;

8 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能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8.1 了解中国国情,能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8.2 理解土木工程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 理解并遵守土木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并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培养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主动与建筑、水暖电、机械等专业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培养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土木工程相关工作;

9.3 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负责人角色,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在团队环境中发挥领导作用,共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0 沟通:能够就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绘制图表、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口头表达、回应指令等,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关注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在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下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1 理解并掌握专业相关的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分析与决策方法,并理解项目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涉及到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或模拟环境下,运用工程管理知识与经济决策方法,设计开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12.1 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2.2 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能通过自主学习,追踪前沿科技的相关动态及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土木工程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具备较强的技术理解力、概括与总结能力、主动提出问题等能力。